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

粤推主动执行机制破解执行难

发布时间:2018-05-17 15:19:06

浏览次数:-

 转变方式 变当事人申请为主动执行
  8月17日,首届“中国诚信法治保障论坛”开幕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广东高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许佩华举起金色奖牌。广东的“建设执行指挥中心,推动社会诚信建设”入选“全国诚信建设制度创新优秀事例”。全国仅有5家法院获此殊荣,究其背后,是主动执行理念在广东法院执行工作中的开花结果。
  2009年,在广东法院一场“主动与被动”的争论好不激烈,最终“主动”成了“主旋律”。“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执行局移送执行员执行”。在法律的框架下,2009年3月从化法院第一个“吃螃蟹”,成为“主动执行”试点。
  同年6月,以申请执行方式改变带动执行理念突破的主动执行改革在全省铺开。
  广东是全国执行大省,案件数量占全国1/9,标的额占全国的1/6,常年居全国前三甲。以全国1/20的执行力量,攻坚全国1/9的案件。省高院院长郑鄂认为,“主动执行”意味着迎难而上主动迎战。
  无需申请,主动启动执行程序;主动推进执行进程;主动设置执行指挥中心,落实执行联动机制;主动加强执行和解,引导当事人自动履行债务。主动执行改革全面推行的2010年,案件的实际执行率达到74.94%,同比上升20%,执行标的到位率69.58%,同比提高30%;执行案件平均周期为73天,同比缩短43天,执行工作被投诉率为0.04%,同比下降1.47个百分点。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执行工作,全省23个中院中有19个中院实现了零投诉。
  有学者认为,主动执行在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愿和诉讼选择的基础上,代表着执行工作效率优先的价值取向。
  2010年9月,最高法院王胜俊院长作出重要批示,“广东主动执行改革是能动司法理念在执行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破解顽疾 全国首设执行指挥中心
  主动执行带来的不仅是执结率的上升和投诉率的下降,更是执行理念的飞跃和一系列的改革探索。设立全国首家执行指挥中心,依托执行联动机制,充分借力科技手段,搭建全方位信息平台,就是破解“执行难”的大动作。
  赖债300万却扬言投拍上亿元的电视剧,被限制高消费还乘坐飞机头等舱,执行指挥中心迅速“锁定目标”,飞机没起飞,“影视大鳄”邓建国就被法警戴上手铐。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栽”在了被执行人信息查询系统上!面对执行难两大“顽疾”——“人难找,财产难寻”,广东高院“对症下药”,信息查询系统成为执行指挥中心的“心脏”。
  一张大网向老赖铺开,银行开户、车辆登记、社保、户籍、婚姻、工商、征信、组织机构代码、手机通话位置等9个查询子系统已经建成,土地、房产、纳税、计生、出入境、证券等子系统正在建设中。试点单位深圳中院通过“法院查控网”与国土、房产、公安、商业银行联网,还实现了土地、房产、车辆、银行存款等财产查询、查封手续和银行存款划拨手续网上办理。
  据许佩华介绍,被执行人财产和身份查询系统的不断完善,好比执行法官有了千里眼和顺风耳,查询周期明显缩短,效率提高93%,人力成本降低了91%。
  今年3月,全国首个无线视频移动指挥系统在广东高院执行指挥中心建成,几百公里以外的执行现场尽收眼底,执行法官足不出户就可以调兵遣将。省内任何一个地方的重大执行活动现场画面,都可以通过3G网络信号实时传送到省院执行指挥大厅,进行远程指挥。
  6月,全国首创“法+警”联动执行新机制建立。广东高院与省公安厅联合下发《关于依法处置抗拒执行事件的联合通知》,执行指挥中心与公安110指挥中心实现联动,能第一时间快速处置暴力抗拒执行事件,免除了法院执行力量不足的后顾之忧。
  目前,执行指挥中心已经在全省157个法院之间实现了互联互通,行使对执行工作的统一管理、统一指挥,统一协调职能,对于破解执行难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7月下旬,最高人民法院向全国法院系统发出通知,充分肯定全国首创“三级联动”执行指挥中心“广东模式”。确定广东高院为全国试点,并报请中央政法委同意纳入司法体制改革和工作机制改革内容。《通知》评价“广东高院执行指挥中心突出了信息化装备优良、高科技优势,三级法院执行指挥中心显示出信息全面共享,反应快速。运转高效、功能强大的职能作用”,“特点突出,优势明显,对全国法院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和借鉴意义”。
  郑鄂表示,法院应该围绕省委转型升级的战略部署,积极发挥审判职能,以改革创新来努力破解人民群众关心的“执行难”问题,能动司法,主动执行,努力把广东法院打造成全国法院改革创新的“先行区”,当好科学发展的排头兵。
  开栏的话
  近年来,广东政法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统一部署,积极发挥“试验田”、“先行者”作用,遵循法治原则,以司法公开推进司法公正,实施了一系列具有广东特色的改革项目。今日起,本报开辟“聚焦司法公正”专栏,推出系列采访报道,全方位扫描五年来我省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中的亮点,敬请垂注。
  当“影视大鳄”邓建国在飞机起飞前被法警戴上手铐时,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栽”在了被执行人信息查询系统上。超级老赖相继落网的背后,是广东法院在执行领域的创新。面对“以全国1/20的执行力量攻坚全国1/9案件”的现状,广东创新理念,力推主动执行机制,变当事人申请为主动执行;面对执行中“人难找、财产难寻”两大难题,广东创新手法,充分借力科技手段搭建全方位信息平台,9个查询子系统构筑起一张老赖“通缉”大网。
  笔者获悉,近3年来,广东破解“执行难”全面“提速”,案件实际执行率上升了29.6%,执行到位率提高了24%,执行申诉信访案件明显下降,执行案件增速放缓,执行工作实现良性循环。最高法院长王胜俊作出重要批示——“广东主动执行改革是能动司法理念在执行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数说
  升与降
  主动执行改革全面推行的2010年,案件的实际执行率达到74.94%,同比上升20%;执行标的到位率69.58%,同比提高30%。
  执行案件平均周期为73天,同比缩短43天,执行工作被投诉率为0.04%,同比下降1.47个百分点。
  ●南方日报记者 陈捷生
  通讯员 范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