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两会要闻

广东代表团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1-03-10 17:31:40

浏览次数:-

3月9日下午,广东代表团举行代表小组会议,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代表们认为,报告内容丰富、重点突出,为民解“法结”、化“心结”。最高人民法院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必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全国人大代表王学成 报告有以下特点:一是政治站位有高度,二是服务大局有力度,三是司法为民有温度,四是工作举措有广度,五是接受监督有深度。

全国人大代表李书玉 这份工作报告的亮点很多,具体表现在运用法律武器处置疫情突发情况,稳定社会秩序;依法惩处套路贷,打击涉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让老百姓更有安全感;在防止环境污染方面,审结一大批环境资源案件,助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等。

全国人大代表张传卫 知识产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最高人民法院出台10个涉及知识产权保护文件,落实惩罚性赔偿制度,严惩盗版抄袭等侵害著作权商标权行为,维护创新活力。调解纠纷问题成效明显,一站式建设和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的应用,在诉前化解大量社会矛盾,全面提升了审判质效。

全国人大代表王世琴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信息量大,彰显了中央严惩腐败的决心,充分展现了一年的工作成效,总结成绩实事求是,分析问题准确到位,下一步工作思路清晰,充分体现了司法为民的担当,完全赞同报告。

全国人大代表王筱虹 今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人民法院在着眼破解诉讼难、方便群众诉讼上所构建的极具中国特色的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机制。这套机制不仅能够积极推动矛盾纠纷在源头化解,大幅减少不必要的纠纷涌入诉讼程序,提高司法工作效率,还能让老百姓少跑路,方便群众在一个场所将各类民商事纠纷实质性解决,让群众感受到法院是真正为民办事的,我觉得人民法院的这项工作值得被点赞!

全国人大代表黎霞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显示,人民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机制成效显著,全国法院受理诉讼案件数量出现2004年以来的首次下降,诉前化解纠纷数量增加了191%。这是非常难得的。一站式建设大大提高了办案效率,节约了司法资源,有利于及时明确、固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便民高效。特别要点赞的是,报告在优化营商环境的内容之后,提到了保护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本身也应该是最优营商环境的重要评价指标。法院的裁判坚持公平、诚信的基本法律原则,裁判的结果符合普适的公平正义观,更能令资本放心,获得稳定预期。

全国人大代表樊庆峰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提到的一些沉甸甸的数据和案件,让我们切实感受到,在面对世界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的复杂局势面前,人民法院取得如此成绩的不易。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在疫情期间得到充分显现,当事人足不出户就能参加诉讼,真正实现了审判执行不停摆、公平正义不止步,构筑了中国特色、世界领先的互联网司法新模式。最高人民法院在持续加大智慧法院建设的过程中,也为适应老年人的需求做出了差异化方案,人民法院在司法便民这方面做得非常好。

全国人大代表蔡仲光 报告表示要严惩操纵证券期货市场、内幕交易、涉地下钱庄、洗钱等犯罪,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和国家金融安全,这彰显出法律的力量和温度。建议要专注整治不良资产主业,梳理金融机构各类金融债权,积极谋划风险化解思路,制定高效可行的操作方案,有效缓解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压力,释放服务民营经济信贷空间,增强服务民营经济能力,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以公正监管维护公平竞争,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保障民营企业平等获取生产要素和政策支持。

全国人大代表张红伟 “两高”非常重视虚假诉讼带来的社会危害,专门出台了文件打击这种行为。虚假诉讼严重扰乱了企业的正常经营秩序,对全国经济的发展极为不利。希望司法部门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一方面,建立工作联席制度,定期召开打击虚假诉讼工作联席会议,打通信息壁垒,实现数据联通共享,建立虚假诉讼案件线索移送、结果反馈机制,形成防范惩治虚假诉讼合力;另一方面,加强对被害人的保护,如发现确为虚假诉讼的,法院应当依职权主动对案件进行再审。期待建立常态化预防机制,并加大宣传力度。全社会应形成诉讼须依法、违法必追责的行为导向,积极引导群众诚信诉讼。

全国人大代表李东生 报告显示,全国法院严惩网络犯罪,审结电信网络诈骗、网络谣言等犯罪案件3.3万件。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网络诽谤已严重影响了网络空间的秩序,应加大对这种行为的打击力度,倡导大家自觉遵守网络规范,塑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建议根据目前主流社交平台的信息发布模式,设置新的规范,并通过立法明确其他社会主体的责任,比如加大网络平台实名制管理、对“流量”至上的广告投放模式进行规范和引导、提升“营销号”的诽谤成本等,鼓励公民正当维权。

全国人大代表缪国乐 报告强调了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这说明校园安全依旧是今后社会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要重点关注校园安全,尤其是要拧紧农村学校的安全阀。农村中小学缺少保安、物防基础性条件差、村民缺乏法律意识等问题,成为乡村教育发展中的掣肘难题,“尤其是目前,一些农村学校正在探索寄宿制的管理模式,加强校园安全迫在眉睫”。建议要加强对乡村学校校园安全的投入力度,在农村学校开展更多普法活动,用生动案例帮助青少年增强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让孩子们懂得保护自己。同时,给予乡村学校一定政策、资金倾斜,像实施校舍安全工程一样启动并实施农村中小学安保工程,在农村中小学的物防、人防、安全教育上加大投入。

责编:何雪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