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司法改革 > 改革案例

深圳市盐田区人民法院 打造智慧审判管理“一体化”门户

发布时间:2020-12-02 16:41:48

浏览次数:-

深圳市盐田区人民法院作为广东省智慧法院建设试点单位,在全国率先实现全覆盖全流程全要素无纸化办案的基础上,率先研发“智慧管理”一体化审判监督管理门户,实现案件全程可视化、智能化监督管理,助力构建“权责明晰、规范有序、监督有力、全程留痕”的新型审判监督管理机制,持续赋能审判质效提升。今年1-9月全院结案数同比提升11.1%,未结案件同比下降16.1%,长期未结案件存量同比下降48.1%。

一、上线审判监督管理一体化门户,夯实智能化监管载体

一是整合监督管理项目,统一便捷操作路径。集成“可视化展示平台”“案件数据平台”“审判绩效管理平台”三个子平台主要功能,研发建立“智慧管理”统一操作门户,对接电子卷宗及所有审判管理系统,实现信息交流的实时共享和双向性。设立22个便捷操作入口,以卡片式操作方式打通数据接口、集成应用界面、掌握偏离信息、无感链接切入,各类信息数据实时抓取、动态展示,自动生成各类台账,审判管理、业绩考核、司法决策各取所需,为全方位监管提供便捷操作路径。

二是优化智慧监督管理核心功能。基于全流程无纸化办案先发优势,实现办案行为全过程、全要素留痕;按照上级法院规定将排期、送达、扫描、归档等各环节办理时限嵌入办案系统,对各环节超期办理等审判偏离行为自动冻结,最大限度避免办案周期不当拖延。门户上线以来,案件的平均排期周期由原来的8.6天缩短至1天,进行首次送达的时间由原来的14.7天缩短至3天,平均归档周期由原来的59.8天缩短至29.7天。

三是充分发挥数据可视化辅助决策作用。一体化门户实时汇聚、动态展示法官、法官助理及书记员的业务数据,并具备动态数显、事务统筹、业绩展示、冲突校验、瑕疵识别等各项功能,有效辅助决策部门将事务分配从“循案管理”向“循数管理”转变,实现工作科学统筹、人力及时调配。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审判态势进行分析,提升分析研判的准确性、时效性和前瞻性;利用嵌入的绩效算法对审判业绩进行实时排名,利于办案人员对标找差,发挥好审判绩效考核体系的导向作用。在数据分析支持下,盐田法院优化资源配置,成功将原由49名法官助理负责的事务性工作调整为8名书记员负担,原由法官助理承担的事务性工作减少了56%,审判团队专司审判的能力显著增强。

二、聚焦规范司法行为,全面完善智能化监管手段

一是关键要素预警提示。在案件数据分析平台设置重点事项监控模块,对“四类案件”、审限预警案件自动识别提醒,对一年以上、一年半以上、三年以上长期未结案件分级标注、定期督促,按监管权限纳入院庭长监管及自动提醒事项,实现对重要事项重点关注、精准监管。截至9月份,盐田法院长期未结案件存量同比下降48.1%。

二是类案同判智能辅助。完善电子卷宗系统辅助类案同判功能,实现类案、法律法规自动推送,疑难、新类型案件强制检索报告,关联案件自动列表式展示等。将法官历史办案经验数字化,针对不同案由形成争议焦点知识库和裁判说理知识库,采用事实认定规则算法,基于争议焦点自动引用裁判说理内容,实现高质量裁判文书辅助生成,进一步统一裁判尺度。2019年,盐田法院形成79项类案裁判要旨,案件发改率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

三是行为偏差自动锁定。对良性审判态势设定合理范围,办案行为数据化峰值出现偏离的,流程节点自动锁定,责任人需说明正当理由后予以解锁,倒逼责任人员规范办案行为。细化上诉案件移送各环节时限,嵌入电子卷宗系统,以时间轴方式限定各个环节的办理失常,超时操作自动锁定,有效缩短上诉案件移送周期。今年9月与去年同期相比,案件平均审理周期从89.6天减少至78.7天,上诉案件平均移送周期从75.7天下降至42.5天。

三、强化配套保障机制,持续释放智能化监管效能

一是定期分段核查电子数据信息。明确电子卷宗同步数字化技术标准和工作要求,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均应根据岗位职责和核查规范,在电子卷宗流转的不同阶段,认真核查电子材料和信息数据,确保全面真实汇聚。

二是定期通报重点数据。以三大平台数据汇聚为基础,每周发布法官及执行员办案情况,每月通报全院审判运行态势、各部门、各类人员办案情况,每季度进行审判态势分析,动态调整办案任务,促进均衡结案。定期通报长期未结案件、上诉案件移送情况,加大督促办理进度。今年以来,盐田法院发布各项定期数据通报91期。

三是定期开展网上评查。对发改案件、超审限案件、长期未结案件、超期移送上诉案件进行网上评查,通过留痕数据发现失范行为,生成评查报告,并将评查结果计入审判绩效考核系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