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审务公开 > 权威发布 > 白皮书

广东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2021年度)

发布时间:2022-04-25 09:50:53

浏览次数:-

开篇语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广东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全面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深入推进审判机制改革创新,努力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司法服务和保障。

 

一、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

2021年,全省法院新收各类知识产权案件196796件,同比增长0.37%;审结195055件,同比增长1.06%。其中,新收一审案件173637件,同比减少1.99%;二审案件21123件,同比增长19.21%;申请再审案件1971件,同比增长73.66%;再审案件65件,同比增长20.37%。

图1:近五年广东法院新收、审结各类知识产权案件数量

加强民事审判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中的主渠道作用。全省法院新收知识产权民事案件194967件,同比增长0.3%;审结193273件,同比增长1.02%,约占全国总量三分之一。在大力推进纠纷源头治理和诉前调解工作背景下,案件增长速度趋缓。新收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172145件,其中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分别为134217件、20457件、9647件、1312件(单独案由)。在审结的一审案件中,有86060件为调撤结案,调撤率为50.30%。

图2:近五年广东法院新收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数量

图3:2021年广东法院新收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案由比例分布

发挥刑事审判惩治和震慑知识产权犯罪的职能作用。全省法院新收知识产权刑事一审案件1449件,同比增长7.17%;审结1427件,同比减少2.74%。同期判处刑事处罚的2615人,其中有期徒刑三年以上的324人。假冒注册商标罪案件655件;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案件619件;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案件103件;侵犯著作权罪案件61件;侵犯商业秘密罪案件9件;销售侵权复制品罪案件2件。

图4:2021年广东法院新收知识产权刑事一审案件案由比例

提升行政审判对行政执法行为审查监督的职能作用。全省法院新收知识产权行政一审案件43件,同比增长207.14%;审结31件,同比增长287.50%。其中,专利行政纠纷案件15件;商标行政纠纷案件20件;著作权行政纠纷案件8件。充分发挥司法审查监督职能,强化对行政执法行为合法性的审查,及时明确法律标准,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图5:近五年广东法院新收、审结行政案件数量

强化重大疑难复杂和新类型案件规则引领作用。审结全国首例游戏地图“换皮”侵害著作权纠纷案,穿透式审查认定游戏地图作品性质,并合理界定借鉴或抄袭边界,精细化判赔2500余万元,为类案审理提供了标杆示范。审结全国首例知识产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对假冒涉疫防控口罩商标犯罪行为予以刑事制裁并判决承担民事责任,具有较强司法引导和教育意义。审结涉开源软件著作权纠纷案,鼓励企业开放软件源代码、硬件设计和应用服务,依法规制许可及使用行为,填补开源协议裁判规则空白,促进我国基础软件行业规范发展。审结涉“乐高”侵害商标权纠纷案中,充分运用关联刑事案件查明事实认定获利,全额支持原告诉请赔偿3000万元,彰显严惩全方位、大规模、链条长的恶意侵权行为的司法态度。

精品案例工程成果丰硕。罗盒公司诉玩友公司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纠纷等十案入选中国法院2020年度、2021年度十大知识产权案件和五十个知识产权典型案例,数量居全国前列。“欧普”商标侵权案入选全国法院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典型案例。OPPO诉西斯威尔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纠纷案和湖南快乐阳光公司诉广州唯思软件公司不正当竞争纠纷案入选全国法院十大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典型案例。腾讯公司诉微源码公司不正当竞争纠纷案入选全国法院涉互联网十大典型案例。影儿公司诉吕燕商业诋毁纠纷案获评2021年度全国法院优秀案例分析三等奖。珍妮曲奇公司诉深圳珍妮公司不正当竞争纠纷案入选广东法院第三批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纠纷典型案例。蔡某诉周百福珠宝公司知识产权合同纠纷案入选广东法院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案例。

 

二、服务经济社会创新发展

全省法院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且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服务“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推进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是新时代党中央赋予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又一重大使命。广州、深圳等地法院先后制定实施意见,进一步打造法治体系最完善的创新创业环境,努力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大湾区公信力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高地。深圳中院“率先形成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作为经济特区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向全国推广。广州南沙法院制定《关于知识产权民事案件要约和解程序的适用指引》,积极探索粤港澳大湾区制度规则衔接。

强化保护科技创新成果。全省法院审结专利等技术类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11316件,妥善审理涉及5G通信、芯片设计、植物新品种、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案件,助力我国科技自立自强。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发布服务保障科技创新十大典型案例,通过司法裁判引导全社会崇尚科技创新。在天源公司诉蓝箭公司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案中,先行判决被告停止侵权,有效避免权利人损失扩大,保障了芯片领域技术创新秩序。在“粤禾丝苗”案中,明确合法育种行为与育种后商业使用的边界,促进良种培育与技术推广,该案被评为农业农村部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十大典型案例,裁判规则被司法解释采纳吸收。

护航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近年来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互联网平台和大数据、云存储、人工智能等领域纠纷频发。全省法院坚持规范和发展并重,审结多宗涉及群控、外挂、刷量软件及数据确权、交易、服务、隐私保护等案件,明确规则、划清底线、规范秩序,积极回应新领域新业态司法保护需求。在王某诉腾讯公司个人信息保护纠纷案中,提出平台应向用户披露信息收集、处理的目的和范围并为用户提供拒绝的自动化选项,坚决制止过度采集使用个人信息。在涉微信“公众号助手”软件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中,认定经营者通过混淆等方式误导大量用户上传账号、密码等信息的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切实保障用户数据安全。在涉“5G芝麻”云游戏平台侵害著作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中,认定第三方平台在获得用户授权时收集原始数据的行为合法,促进数据开放、共享、流通和运用。

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全省法院审结著作权民事一审案件134232件,全面加强文学、艺术和科学等领域著作权保护,依法保护创作者权益,兼顾传播者和社会公共利益。注重保护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惩虚构图片版权牟利等“碰瓷”行为,合理调整涉KTV经营者歌曲侵权批量案件赔偿标准,规范版权市场维权秩序。妥善审理涉网络游戏、直播、短视频、动漫形象等新型著作权纠纷案件,促进新型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健康发展。在涉香港“小黄鸭”美术形象侵害著作权纠纷案中,厘清设计理念属于思想范畴不受任何人垄断,倡导“权利有边界、创作有自由”价值导向,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意交流。

服务保障品牌强国建设。全省法院审结商标民事一审案件18497件,全面加强对驰名商标、传统品牌和老字号司法保护,重点惩治商标攀附、侵犯地理标志等行为。在涉“景德镇瓷器”纠纷案中,划清地理标志权利和描述性使用地名的界限,既保护传统工艺品牌,又维护公共领域自由竞争。在台州密汐皙迪公司诉李某侵害商标权纠纷案中,对用于传销牟利的商标使用行为给予否定性评价,明确商标知名度应以诚信经营为基础。在涉“周六福”商标侵权案中,尊重历史形成的既有市场格局,合理界定商标权利范围,促进各方主体公平良性竞争。

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全省法院审结不正当竞争、垄断纠纷一审案件1276件,妥善审理涉及科技创新、信息安全、文化消费、民生保障及互联网平台“强制二选一”“大数据杀熟”等竞争纠纷案件,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维护和促进公平自由竞争。广东高院研究制定互联网领域新型竞争纠纷审判指引,首次发布互联网反不正当竞争和反垄断十大典型案例,规范网络空间市场竞争秩序。在惠州市机动车检测行业协会不服行政处罚决定纠纷案中,认定相关行业协会实施的价格垄断行为排除、限制竞争,依法支持行政反垄断处罚。在涉《喜剧之王》电影名称仿冒混淆纠纷案,综合多种因素判断仅在香港上映而未在内地上映的电影的知名度,探索视听作品名称的竞争法保护路径。在影儿公司诉吕燕商业诋毁纠纷案中,厘清商业诋毁与言论自由界限,促进形成公正清朗互联网法治环境。

 

三、深化审判机制改革创新

全省法院以深化改革为统领,以提升司法效能为目标,通过制度改革和技术创新,努力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能力和水平。

严格落实惩罚性赔偿制度。全省法院加大侵权判赔力度,不断探索精细化赔偿计算方法,召开多场研讨会、讲座培训,研究制定办案指引,确保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正确实施;自惩罚性赔偿司法解释出台后,已在67件案中依法适用惩罚性赔偿严惩侵权人。广东高院发布首批六个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典型案例。在涉“华为”“小米”“国信”等案中,充分运用证据规则、经济分析方法等手段,精细查明实际损失、侵权获利、权利许可费等确定赔偿基数,合理确定最高达五倍的赔偿倍数,彰显加大侵权赔偿力度的强烈信号。在涉任天堂Switch游戏机商标侵权案中,对可以精确计算获利的部分适用惩罚性赔偿,对其余部分适用法定赔偿,丰富了惩罚性赔偿司法实践。

推动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广东高院全面总结全省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审判“三合一”改革试点经验和问题,并与四级法院审级职能定位改革试点、全省基层法院知识产权案件管辖调整、知识产权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和互联网法院建设等工作协调衔接,有序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全省各地法院因地制宜探索改革举措,合理调配审判力量,与公安、检察和行政执法等机关共建联席会议机制,共同推动办案证据标准协调、程序衔接顺畅。广州市公检法司联合发文,推动广州黄埔法院跨区域集中管辖全市知识产权刑事案件,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整体效能。

持续完善审判工作机制。全省法院充分运用证据披露、证据妨碍排除、举证责任转移等规则,引导当事人积极、主动、全面、诚实提供证据;积极发挥证据保全、律师调查令作用,依法支持财产保全、行为保全申请,适当减轻权利人举证负担;深入推进案件繁简分流,持续完善速裁、快审机制,有力提升司法救济时效。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探索二审案件速裁及独任制审理,全年审结二审速裁案件6503件,超过全院二审结案数量80%;提升速裁案件独任制审理适用比例,全年审结案件2660件,适用率40.91%,平均审理周期42.3天。深圳中院速裁案件平均审理周期缩短至40.8天,当庭宣判率超80%,实现“简案出效率”。

积极提供“一站式”诉讼服务。全省法院着力建设集约高效、多元解纷、便民利民的现代化知识产权诉讼服务体系。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持续优化跨区域远程诉讼服务平台建设,集巡回审判、委托调解及远程立案、答疑、接访、庭审等功能于一体,相关举措被写入《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该平台已在全省设立了4个巡回法庭、3个诉讼服务处、 4个优秀法官工作室,全年立案审查11754件、普法宣传72次、法律咨询2546人次,让纠纷化解在当地、消解在源头。深圳龙华法院在全国基层法院中首创设立集审判、调解、宣传、交流于一体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中心,并陆续制订配套工作规程,司法便民作用进一步彰显。

不断健全技术事实查明机制。广东高院与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深圳中院整合粤港澳三地专家智库资源,优化以技术调查官为主体,以专利审查协作中心、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专家为顾问的技术调查体系,助推技术类案件高质量审理。广州知识产权法院首创技术调查典型案例发布和态势分析制度,搭建技术调查基础工作平台,完善技术调查共享机制,拓展技术调查官来源渠道,全年技术调查官在932件技术类案件中提供审查意见,同比增长16.93%;与广州市开发区合作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技术专家人才库,服务保障大湾区知识产权侵权诉讼、行政处罚、行政裁决、调解仲裁技术事实查明工作,目前聘任入库专家282人,其中90%以上具有高级职称。深圳中院制定技术调查官工作指引,技术调查官累计参与审理250案,出具比对意见书78份,参与证据保全、取证25次,提升技术类案件审判质效。

深入推进审判信息化智能化。全省法院充分运用在线技术比对、视频开庭、语音转换等技术,确保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立案“不打烊”、审理“云端见”、执行“不掉线”。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全面提升网上立案、网上开庭、电子送达等工作水平,全年完成网上立案超1.2万件、电子送达近6000次、送达诉讼文书超4万份。广州互联网法院持续升级网络著作权纠纷全要素审判“ZHI系统”,累计辅助审理案件超6万件,庭审时间平均压缩至32分钟,案件审理周期平均下降21.4%,该系统已获1项发明专利、2项外观设计专利,系统框架与功能为其他法院所借鉴。深圳龙华法院上线使用区块链证据核验平台,首次通过“移动微法院”提交区块链证据并自动核验,助力解决维权成本高、周期长、取证难等问题。

 

四、凝聚保护知识产权合力

全省法院加强与各方主体协同配合,推动构建大保护工作格局,实现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厚植尊重创新、保护创造的法治氛围。

加强司法与行政协同保护。全省法院与各行政职能部门沟通协调,参与省知识产权保护条例、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纲要等地方法规、政策制定。广东高院与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市场监管局等十一部门联合签订《强化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合作备忘录》,落实知识产权侵权联合惩罚等举措。广州知识产权法院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开展合作,建立涉诉专利无效案件优先审查机制,并试行在同一地点远程审理专利确权和侵权案件,当场作出无效决定和判决,“无缝衔接”速解专利纠纷。深圳中院首次对专利纠纷行政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有效加强司法保护与行政执法协调衔接。

健全纠纷多元解纷机制。全省法院探索拓展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广州知识产权法院与省市场监管局、广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共同筹建广东知识产权纠纷调解中心;设立“律师调解工作室”,驻院律师达11人,受理诉前调解7000多件,调解成功近2000件,同比增长69.91%,平均1个月内结案。佛山禅城法院联合行政部门、调解组织、行业协会构建“一门式”和解机制,全年调解纠纷7700多件,努力将著作权纠纷化于未发、止于未诉,获《人民日报》政治版头条报道。

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交流。全省法院委派资深法官参加行政机关、高等院校、事业团体等组织的知识产权业务研讨交流活动。受邀在省市场监管局举办的“新发展阶段引领型知识产权强省培训班”授课,就涉外、涉港澳知识产权审判前沿问题进行分享交流;参加粤港澳大湾区央企知识产权论坛并作“护航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主题发言;参加欧盟知识产权局与最高法院联合举办的“中欧知识产权诉讼制度比较论坛”并作主题发言,发言英文译本发表在欧盟知识产权局IPKey CHINA 官网;参加最高法院举办的“中国企业知识产权跨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研讨会,剖析涉外知识产权纠纷突出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推动相关立法修法工作。

加强知识产权法治宣传。全省法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渠道开展民法典和知识产权法律、政策宣传教育,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意识。充分发挥全省“4.26知识产权宣传周”系列活动品牌效应,通过发布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白皮书、评选知识产权审判十大案件、参与南方新媒体平台网络访谈等形式,宣讲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成果。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各界人士旁听重大案件庭审,增进社会公众对知识产权审判的了解和信任。选定多个知识产权典型案件参与开展全省法院“民法典百场庭审直播”,加强以案释法覆盖面,其中“《我的世界》诉《迷你世界》案”庭审直播单场观看人次近1000万,获评全国法院“最受关注直播案件”。

 

五、锻造忠诚干净担当队伍

全省法院努力锻造一支政治坚定、精通法律、具有国际视野的知识产权审判队伍。

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全省法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知识产权审判实践中。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确保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主动担当作为,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核心利益。

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全省法院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初心使命,坚持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教育干警强信念、明法纪、知敬畏、守底线。完善知识产权领域审判权运行和监督制约机制,严格执行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新时代政法干警“十个严禁”等铁规禁令,确保严格司法、公正司法、规范司法。

提升司法服务保障能力。全省法院通过各种形式的业务学习、研讨和培训,着力提高队伍知识产权审判工作能力。通过“线上+线下”举办全省知识产权审判业务培训班,中国人民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知名教授及全省资深法官进行授课,全省各级法院法官、法官助理共100余人参加培训。持续深化院校合作,联合开展课题调研,及时研讨审判实践重大法律适用问题,编著出版研究专著与司法案例集,促进审判实务与理论研究共同发展。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肖海棠为榜样,营造学习英模、崇尚英模、争当英模的浓厚氛围。广东高院王晓明法官、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朱文彬法官获评“全省审判业务专家”。广东高院王晓明、欧丽华、肖海棠等多位法官撰写的裁判文书分别获评全国法院百篇优秀裁判文书、技术类知识产权和垄断案件优秀裁判文书。

 

结束语

2022 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广东法院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新要求,奋力推进新时代知识产权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强省、知识产权强省提供坚实司法保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返回顶部